阿里云服务器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教育 西藏在线 2024-06-29 512浏览

优秀的孩子背后,往往站着这样的父母


▎人民酱说:

合格的家长就像优秀的老师一样,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驱动力,还可以使孩子和父母、朋友相处得非常融洽。

全文3362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

编辑丨人民酱

作者 | 帆 书 · 屁屁麻麻 来 源 :帆书育儿号( ID:readingclub_yeh)

教育家马克斯·范梅南曾说:

“一位善于思索、教育有方的家长或老师,不必是一个能够构造或控制孩子每种可能体验的人。

但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者,应该是一个善于抓住问题并且能用浅显的方式去深化它的人。

合格的家长就像优秀的老师一样,不仅能帮孩子找到学习的驱动力,还懂得和父母、朋友相处得非常融洽。


只靠老师唤醒学习内驱力

孩子只会原地踏步

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劲,一到学习就开始磨蹭、拖延、注意力不集中?

这些表现,总结起来就是因为缺乏内驱力。

学习内驱力是孩子真实学习发生的原动力,是孩子学习积极性持久不衰和高品质学习发生发展的根本保证。

著名企业家埃隆·马斯克曾在演讲中说:

“我相信只要有足够的内驱力,普通的孩子也可以取得非凡成就。”

当一个孩子有强烈的兴趣和热情,或者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信心时,才有可能克服困难和挑战,激发真正的内驱力。


1. 拒做监工型家长,有自尊心的孩子只专注学习

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:

“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,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。”

有些孩子在父母那里得不到尊重,自尊心受损,也就没有心思放在学习上,而是总想着通过各种方式维护自己的自尊心。

网络上经常看到,“不提作业母慈子孝,一提作业鸡飞狗跳。”

有些家长完全就是一位监工型家长,孩子写作业时,坐在一旁时刻紧盯着。

看着他一笔一划、一题一题地做,孩子稍有懈怠,家长就生气唠叼;写错一点,家长就严厉批评。

如果简单的题目做错,或者讲过的错误还是重复犯,家长就更不淡定了,朝孩子吼骂还算小事,怒火升起来动手打都有可能。

这样的家长,只会带给孩子紧张感、压迫感。

孩子会在父母的严厉监督下变得胆怯畏缩,遇到问题也不敢下笔,对学习越来越不自信,成绩也越来越差了。

因此,想要孩子专注于学习,家长要首先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、温暖的成长环境,并且充分尊重孩子自尊心,让孩子在家庭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归属感和安全感。

2. 保持好奇心才是学习的杠杆

卢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:“人受到的教育越多,好奇心就越强。”

换句话说就是,在一件事上,如果家长越是禁止去做,那么越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。


我们熟知的北宋文学家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,不愿读书。

为引导他们喜欢读书,苏洵夫妇就每次在他们嬉戏玩耍时,苏洵夫妇就故意悄悄地躲在角落里读书,看到孩子们来,他们就故意把书“藏起来”。

苏洵夫妇这种偷偷摸摸、神经兮兮的举动让孩子们好奇不己。

孩子们想父母一定是在读什么好书,于是满怀追根究底的欲念,趁父母不在家时,鬼鬼祟祟把父母藏起来的书“偷”出来读。

渐渐地读书成了他们的乐趣,最终成为著名的文学家,与父亲一起被称为“三苏”。

苏轼父母没有像我们大多数家长一样,直接指责、抱怨、批评孩子顽皮、不爱读书,而是摸透孩子的好奇心、抓住孩子的求知欲,因势利导地利用好奇心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。

巧用好奇心学习的家长,必将撬动孩子的学习杠杆。

3. 长辈或者家长的学习习惯才是孩子无形的榜样

教育最大的悲哀,其实是一群忙着刷手机的父母拼命逼孩子读书。

托尔斯泰曾说︰“全部教育,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,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。”

孩子在家里,要么看到父母拿起手机只顾自己娱乐,要么捧着书本陪着孩子学习,其实这些都会一点一滴渗透到孩子的成长中。

今年暑假期间,安徽合肥王女士在网上发了一段视频,诠释什么是榜样的力量。

70岁老奶奶,小时候得过脑炎听力不好,但是依然每天都坚持这样静静地看书,无形中成为两个孙子的榜样。

这位老奶奶展示了积极学习和持续进步的态度,她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给两个孙子一种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,激发了他们对于阅读和学习的兴趣。

这种榜样的力量可以激励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积极探索、学习和成长。

由此可见,家庭教育不仅仅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引导,还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和学习的过程。

长辈或者父母在家里的样子,就是孩子未来的样子。


孩子的问题

解答者是家长

其实,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其他各方面能力是相通的。

细心的老师和家长不难发现,那些很优秀的孩子,不管是生活起居还是人际交往,都是人群中的佼佼者。

更别说他们面对突发问题时的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。

当孩子犯错时,家长的处理方式很重要。

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在《父母效能训练》这本书中,提到一个词叫“被动倾听”。

举个例子来说:

孩子:今天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,老师说我上课说话。

家长:我明白了。

孩子:我真受不了那个老师,他上课的时候,一直在说他的孩子,简直太无聊了,他真的是最糟糕的老师。

家长:(沉默)

孩子:遇到这样的老师,我就什么也不想学。

家长:(耸耸肩)

孩子:我想要去习惯这个事实,因为我不可能一直遇上好老师。如果我被差劲的老师干掉的话,我的成绩进不了好大学,那我就真的害了自己。


在这段对话中,这个父亲默默被动倾听。

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释放了自己憎恨的情绪,最终明白情绪化想法只会害了自己。

如果,在这样的对话中,家长们不认真倾听,一直插话的话,可以体会一下:

“什么?你被叫到办公室了?你怎么能犯这样的错误?”

“这次让你记住这个教训!看你以后还敢不敢?”

“你先别说老师不对,你自己哪不对?”

“你先听爸爸妈妈来说,你先别插嘴!”

这样一说,孩子以后遇到问题也不会跟父母说,说了也没用,还不停地被责怪。

想起教育学者尹建莉曾说: “一个缺少尝试、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佈的。”

每一个错误都可以成为生命的转折点。

我们唯一能做的,就是让他们懂得从自己的错误中找到出口,而不是乱发脾气。

利用“权威”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,只会让孩子逐渐远离你。

家长应该彻底抛弃板起面孔说教的架子,坐下倾听孩子遇到的问题,孩子才能变得愿意向家长吐露心声。


会高质量陪伴的家长

孩子健康又自信

当老师在课余时间辅导基础较为薄弱的孩子,那么孩子的成绩必定显著提高,孩子对于学习更有自信。

这是优秀老师对孩子陪伴的反馈,家长又何尝不是呢?

有些家长知道陪伴的重要性,可是陪伴不是随心所欲地陪着就行。


简单的“陪着”,根本没有投入完全的精力去和孩子相处,更谈不上了解孩子,怎么能够理解孩子、给予他心灵上的支持呢?

一个夸张的词汇“手机孤儿”就描绘了这样的窘境。

“爸妈天天抱手机,小孩天天手握笔。爸妈天天把头低,小孩天天把题思。”

前一阵,朋友圈曾热传合肥小学生写的这首打油诗。

诗里,小学四年级女孩对“手机控”父母颇为不满,语言虽然很稚嫩,但情感真实得令人心酸。


美国的一个教育研究机构曾经就“哪些因素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测试上得高分”这一问题做过调研。

调查结果显示:大部分得高分的孩子都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,影响孩子学习能力的从来都不是智商、社会条件等其他因素,而是父母的陪伴。

这也和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的教育理念如出一辙。

记得奥巴马曾经在公开场合说过一句话:

“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,但我一辈子都要做一位好父亲。”

对于奥巴马来说,自己最骄傲的一件事,从来都不是当选总统,而是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举过程中,从未缺席过任何一次女儿的家长会。

陪伴孩子需要父母投入足够的时间和关注,而且要注重质量而非数量。


从优秀老师身上学习的家长可以更好地指导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,帮助孩子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,以及解决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。

正如狄德罗说的一样:“有了真正的方法,还是不够的,还要懂得运用它”。

这些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,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重要责任。

*来源:帆书育儿号(ID:readingclub_yeh),和孩子一起,终身成长!

*注: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(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)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也许你会喜欢

【社交】

【方法】

【真实】

【羡慕】

添加教育助理个人微信号( dangyang002 )为好友,备注您孩子的年龄或自己的身份,我们将把您加入到相应的群里。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福利。

欢迎关注人民家庭教育

西藏在线

西藏在线10000+篇文章

站点 微博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西藏在线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
返回列表

拓展阅读

阿里云服务器

Copyright 2003-2024 by 西藏在线 xz.dcxinwen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